問題已解決
老師好,可不可以通俗的解釋一下增值稅免抵退那五步法,實在理解不了謝謝



出口企業(yè)一般適用“零稅率”政策。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目的在于獎勵出口,使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
上以完全不含稅的價格參與競爭。零稅率又分為兩大類型:生產企業(yè)的免抵退稅和外貿企業(yè)的免退稅。
具體而言,出口退稅應按照內銷和外銷兩條線來看,不應把當期的進項稅額都去抵頂內銷收入的銷項稅額。
這是因為,企業(yè)的進項稅額包括了內銷產品的進項稅額和外銷產品的進項稅額,由于出口外銷貨物是免稅的,
因此外銷部分實際是企業(yè)少收了銷項稅額,所以國家通過退還部分外銷商品對應的進項稅額,減輕企業(yè)負擔。
2022 01/04 11:17

悠然老師01 

2022 01/04 11:18
以下通過一個生產企業(yè)免抵退稅案例,分析增值稅免抵退稅的處理基本原則和理念。
1. 企業(yè)購買原材料
借:原材料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6
貸:銀行存款 226
這一步可以理解為,企業(yè)支付了 226 萬元購買原材料,有 26 萬元是企業(yè)負擔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 企業(yè)將該批原材料加工后,一部分外銷,一部分內銷。假設本期內銷產品銷售 113 萬元,其中增值稅銷
項稅 13 萬元。
借:銀行存款 113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這一步可以理解為,企業(yè)收到 113 萬元,有 13 萬元是應當計算的銷項稅額。
3. 假設本期外銷產品銷售 200 萬元,由于外銷免稅,所以無需計提銷項稅額。
借:銀行存款 2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
這一步可以理解為,外銷情況下出口免稅,因此企業(yè)無法從出口產品中收回增值稅。但企業(yè)買原料時負擔
了進項稅額,因此國家制定了免抵退的政策。實際上,這里退的是外銷部分產品所負擔的進項稅。
理論上,我們知道外銷部分有對應的進項稅額,但企業(yè)生產是連續(xù)進行的,無法明確區(qū)分外銷和內銷所對
應的進項稅額,稅務也沒有精力逐一核查。因此,在計算免抵退稅額時,采用了銷售額指標,退稅率多數情況下也低于 13%(分為 13%,10%,9%,6%和零稅率)。這是因為銷售產品價格不僅包括購入的原材料,還包括利潤以及工資薪金等其他因素,這些因素并不涉及進項抵扣。即這個稅率差,是實際并未交稅的部分。本例中,假設退稅率為 10%,免抵退稅額=200×10%=20(萬元)。
4 .企業(yè)負擔的進項稅額 26 萬元中,包含了內銷和外銷兩部分,內銷部分可以直接抵頂內銷的銷項稅額。
外銷部分,是在先抵頂完內銷應納稅額,剩余部分才會考慮退稅。但外銷部分,國家只退了 10%,而不是全額
13%,因此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就等于銷售額×3%(正常稅率和退稅率之差)。企業(yè)應把這部分進項稅額轉出,
因為不能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自然不能放在借方。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6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6
5 .不能免征和抵扣進項稅額是 6 萬元,本期進項稅額 26 萬元,扣減 6 萬元之后還有 20 萬元來抵內銷銷項
稅額 13 萬元,抵頂后還剩下 7 萬元,免抵退稅額是 20 萬元,7 萬元小于這個額度,即應收出口退稅款金額。
借:應收出口退稅款 7
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商品應納稅額) 13
貸: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0
這一步貸方出口退稅 20 萬元與上一步進項稅轉出的 6 萬元,合計與第一步借方的進項稅額借貸相抵。也就
是第一步確認的進項稅額,通過第四步和第五步貸方全部結轉。第二步的銷項稅額,在第五步中通過借方全部結轉。剩余的 7 萬元,就是應收出口退稅款。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該企業(yè)本期無需申報并繳納增值稅,而應向稅務機關申請退稅 7 萬元。即,第一
步支付的進項稅額 26 萬元,7 萬元向稅務了申請退稅;由于出口免稅,部分進項稅不能抵扣,因此 6 萬元需進項稅額轉出;剩余的 13 萬元抵頂了本期內銷收到的增值稅額。期末無實際留抵結轉下期繼續(xù)抵扣進項稅額,當期免抵稅額為 13 萬元(20-7)
該業(yè)務也可以這樣理解,第一步進項稅 26 萬元和第二步銷項稅 13 萬元差 13 萬元是該企業(yè)留抵的增值稅金額,刨除需要進項稅轉出的 6 萬元后還有 7 萬元,低于計算出的免抵退稅額 20 萬元(即國家認為企業(yè)由于出口免稅應退的增值稅額),因此只能向國家申請退稅 7 萬元,剩余的 13 萬元就是免抵稅額。所謂免抵稅額,即企業(yè)的期末留抵稅額小于應退稅額所產生的余額,也就是企業(yè)的留抵稅額不夠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