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資料二怎么調(diào)整利潤



會計: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650 萬(3450 - 2800 ),增加會計利潤 。
稅法:稅法認(rèn)直線折舊(年折舊 150 萬 ),不認(rèn)公允價值變動。計算應(yīng)納稅所得額時,需調(diào)減 650 萬(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稅法不認(rèn)可 ),同時調(diào)減 150 萬(補(bǔ)扣稅法允許的折舊 ),合計調(diào)減應(yīng)納稅所得額 800 萬 。
07/29 14:47

m495618766 

07/29 14:54
那他產(chǎn)生的暫時性差異是多少呢是800還是1200

樸老師 

07/29 15:01
初始成本 = 3000 萬元(房屋成本)
稅法折舊年限 20 年,無殘值,年折舊額 = 3000÷20 = 150 萬元
截至 2×19 年末,已計提折舊年限:2×18 年 12 月 31 日轉(zhuǎn)投資性房地產(chǎn),2×19 年全年計提折舊,累計折舊 = 150×1 = 150 萬元
所以,2×19 年末計稅基礎(chǔ) = 3000 - 150 = 2850 萬元
暫時性差異 = 會計賬面價值 - 稅法計稅基礎(chǔ) = 3450 - 2850 = 600 萬元

m495618766 

07/29 15:33
到2018年他已經(jīng)計提了4年了,這不用減嗎 他這形成200萬的遞延所得稅負(fù)債怎么形成的呢

樸老師 

07/29 15:44
要確定 200 萬遞延所得稅負(fù)債的形成,需對比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會計賬面價值與稅法計稅基礎(chǔ):
賬面價值:2×19 年末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 3450 萬元,即賬面價值為 3450 萬元。
計稅基礎(chǔ):房產(chǎn)成本 3000 萬元,稅法按 20 年直線法折舊(無殘值 ),截至 2×19 年末已提折舊 5 年(含 2018 年前的 4 年 ),累計折舊 750 萬元,計稅基礎(chǔ) = 3000 - 750 = 2250 萬元 。
暫時性差異: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chǔ)的差額 3450 - 2250 = 1200 萬元,屬于應(yīng)納稅暫時性差異 。
遞延所得稅負(fù)債:因 2×19 年初遞延所得稅負(fù)債余額 100 萬元(同因該差異 ),所以當(dāng)年新增 = 1200×25% - 100 = 200 萬元 ,即分錄中 “遞延所得稅負(fù)債 200” 的由來,是該差異乘以稅率并考慮期初余額后的新增額 。 已計提 4 年折舊的影響,已包含在計稅基礎(chǔ)(成本 - 稅法累計折舊 )的計算中,無需額外調(diào)整 。

m495618766 

07/29 15:50
暫時性差異不應(yīng)該是1200嗎

樸老師 

07/29 15:55
會計處理(公允價值模式 ):
2×19 年末賬面價值 = 公允價值 3450 萬元(題目資料 2 )。
稅法處理(直線法折舊 ):
房產(chǎn)成本 3000 萬元,稅法折舊年限 20 年、無殘值,截至 2×19 年末已提折舊 = 3000÷20×5 = 750 萬元(2×15 - 2×19 共 5 年 ),計稅基礎(chǔ) = 3000 - 750 = 2250 萬元。
應(yīng)納稅暫時性差異 = 賬面價值 - 計稅基礎(chǔ) = 3450 - 2250 = 1200 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