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1、固定資產的后續(xù)支出的基本原則? 2、公允價值在哪些領域應用? 3、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qū)別?



后續(xù)支出的處理原則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同時將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一)資本化的后續(xù)支出
華律網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更新改造等后續(xù)支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同時將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扣除。企業(yè)將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改造的,應將相關固定資產的原價、已計提的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轉銷,將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發(fā)生的可資本化的后續(xù)支出,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資產發(fā)生的后續(xù)支出完工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時,再從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并按重新確定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二)費用化的后續(xù)支出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修理費用等后續(xù)支出,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生產車間使用固定資產發(fā)生的修理費用計入管理費用。
企業(yè)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fā)生的改良支出,應予資本化,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合理進行攤銷。
(1)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大修理支出應予資本化。
(2)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成本-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021 12/22 20:31

何何老師 

2021 12/22 20:32
1.公允價值計量在新會計準則中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價值最為典型的應用體現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計量中,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中轉移風險報酬與實現權利義務并非同時進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不再適用,勢必導致公允價值的出現。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相關且惟一相關的計量標準。由于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或事項并未實際發(fā)生,不符合傳統(tǒng)會計的計量標準,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恰巧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2)投資性房地產
新準則規(guī)定,在會計報表中須單列“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會計處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為主導。如有活躍市場,能確定公允價值并能可靠計量,也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這一點體現了公允價值在新準則中運用的謹慎性。
(3)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
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如果存在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而共同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應該以賬面價值計量,放棄使用公允價值,避免利潤操縱。目前,有些上市公司通過合并重組一夜暴富、掩蓋虧損的事例屢見不鮮。因此,新會計準則從我國資本市場和市場經濟的現狀出發(fā),規(guī)定企業(yè)合并對價按資產賬面價值進行會計處理,從而規(guī)范了企業(yè)的盈余管理。
(4)債務重組
繼1998年公允價值在此準則中的使用失敗后,此次新準則再次把公允價值引入債務重組,但嚴格規(guī)范了公允價值運用的前提條件:對于實物抵債業(yè)務,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如果抵債物資沒有活躍的交易市場,可以通過評估確定其公允價值。如果雙方是非關聯方,雙方的協商作價也可視為公允價值。
(5)非貨幣性交易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則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2.公允價值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舉例
(1)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準則規(guī)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本;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何何老師 

2021 12/22 20:32
1、會計主體不同。管理會計主要以企業(yè)內部各層次的責任單位為主體,更為突出以人為中心的行為管理,同時兼顧企業(yè)主體;而財務會計往往只以整個企業(yè)為工作主體。管理會計責任主體更具體。
2、基本職能不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yè)會計的內部管理系統(tǒng),其工作側重點主要為企業(yè)內部管理服務;不受財務會計“公認會計原則”的限制和約束,適用的方法靈活多樣,工作程序性較差,從企業(yè)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獲取數據,為責任主體制訂工作目標,控制責任主體的行為。注重管理過程、結果對企業(yè)內部各方面人員在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影響,按照企業(yè)經營目標而努力工作,起作企業(yè)向導功能,主要履行預測、決策、規(guī)劃、控制和考核的職能,屬于“經營型會計”。
財務會計工作的側重點在于為企業(yè)外界利害關系集團提供會計信息服務,方法和程序是固定的,采用統(tǒng)一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準則,主要為股東、債權債務人、政府主管部門,履行反映、報告企業(yè)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職能,屬于“報告型會計”。
3、信息特征不同。管理會計信息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態(tài);而財務會計信息則大多為過去時態(tài)。管理會計大多以沒有統(tǒng)一格式、不固定報告日期和不對外公開的內部報告為其信息載體;財務會計在對外公開提供信息時,其載體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報告日期的財務報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