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 這2道題一個是處置土地 一個是處置辦公樓 為什么計算過程不一樣 第一個是按600除年限 第二個確實按3000去除年限 第一個凈利潤有-600 第二個凈利潤就沒減



同學您好。稍等一下。
2021 07/19 15:24

何老師13 

2021 07/19 16:03
第一問:甲是投資方,丙是被投資方。站在甲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甲投資無形資產賬面價值是400萬,賣給了丙公司,賣了1000萬元。站在合并的角度而言,甲丙本身一家人,相當于自己賣給自己,甲還確認了利潤600萬。經過一年,這個丙拿到手后,會按1000進行折舊,表明里面折舊虛增部分=600÷40=15。實際表明該無形資產在這一年當中實際虛增價值應該是600-15=585。針對這部分未實現的內部損益585萬元按持股比例50%而言,應該予以抵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當于本來如果不考慮該585萬元,甲實際上是應該分紅220×50%。但是他心里有數,知道這220的利潤并不是完全的利潤。這220的利潤就包括了虛增的585萬,應做利潤抵消處理。
類似于順流交易處理
第二問:甲是投資方,丁是被投資方。是被投資方丁的設備的帳面價值發(fā)生的變化,而不是第一問中的投資方甲的賬面價值發(fā)生的變化。二者存在根本區(qū)別。被投資方自己本身的資產發(fā)生的變化。由于甲買了丁40%股權,站在甲的角度而言,按8000的公允價值進行入賬,認為丁也是按8000進行折舊,所以,中間虛增3000,這3000的資產產生的折舊費影響損益。這3000是調整的是資產科目和資本公積科目,與損益無關,不用考慮。2000是原價,跟調整公允價值是沒有關系的。
類似于權益法計量
二者最大區(qū)別是認清到底是投資方的資產發(fā)生變化還是被投資方。建議作為標準記住。理解起來難度是有點大的。
滿意請結束并評價,給個五星,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