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所得稅計算1題第二小問沒看懂?怎么出來一個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會計處理:
核電站入賬成本 = 210000(建造成本)+ 8200(預提棄置費用)= 218200 萬元
每年會計折舊 = 218200÷10 = 21820 萬元
稅法處理:
稅法不認預提的棄置費用,只認實際發(fā)生時扣除。因此:
稅法允許折舊的基數(shù) = 210000 萬元(不含預提棄置費用 )
每年稅法折舊 = 210000÷10 = 21000 萬元
暫時性差異:
每年會計折舊(21820)>稅法折舊(21000),導致固定資產(chǎn)賬面價值<計稅基礎(chǔ),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差異額 = 21820 - 21000 = 820 萬元 / 年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稅率(25%)= 820×25% = 205 萬元
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05
貸:所得稅費用 205
08/21 16:07

84784976 

08/21 16:37
老師那個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哪來的?謝謝

樸老師 

08/21 16:45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對應遞延所得稅負債 ):會計上固定資產(chǎn)價值因含棄置費用而多計?8200?萬元(稅法不認這部分),導致會計折舊 > 稅法允許扣除的折舊,未來期間會計利潤會因多提折舊而少繳稅,形成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未來應納稅,現(xiàn)在少納稅 ),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84784976 

08/21 17:02
老師有點不明白。它不是固定資產(chǎn)比計稅基礎(chǔ)多820,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怎么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樸老師 

08/21 17:06
固定資產(chǎn)因含棄置費用(8200 萬 ),會計賬面價值>稅法計稅基礎(chǔ) → 產(chǎn)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
預計負債因是 “預提未支付”,會計賬面價值>稅法計稅基礎(chǔ)(稅法計稅基礎(chǔ)為 0 ) → 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因為棄置費用的處理,同時影響了資產(chǎn)(固定資產(chǎn))和負債(預計負債) 的稅會差異:
固定資產(chǎn)多計了 8200 萬 → 遞延所得稅負債(未來多交稅 )。
預計負債多計了 8200 萬 →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未來少交稅 )。
兩者金額相等(8200×25% ),所以分錄體現(xiàn)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0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