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川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啤酒企業(yè),華潤雪花在四川的銷售,在短期內受到的影響顯而易見。至于長期影響,暫無法確切估量5月底,記者在地震后第一次見到王群,他剛剛從香港參加完華潤集團會議回到北京。
毋庸置疑,抗震救災是此次會議的一個核心內容。華潤集團在四川有不少企業(yè),包括華潤置地、華潤紡織、華潤燃氣和華潤雪花啤酒。其中,華潤雪花綿竹工廠損失嚴重,其他企業(yè)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具體損失數據仍在統計之中。
一向低調的王群此次似乎更加沉默。
地震造成三大損失
四川是雪花啤酒的重要根據地,雪花啤酒已占據四川近70%的市場份額。在四川,華潤雪花共有14家啤酒廠,產量占公司總銷量的近20%.地震后,企業(yè)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震前狀態(tài)?對企業(yè)全年的產銷量將有多大的影響?
王群沉默了片刻,說:“這次地震對企業(yè)全年的產銷量肯定會有影響,具體影響到什么程度,目前還無法預估。如果沒有不斷的余震,市場會恢復得比較快。具體受損數額,仍在統計中。
對于地震給華潤雪花造成的損失,王群總結為三個方面:第一,也是最慘重的,綿竹工廠有9名在崗員工和1名退休員工遇難;第二,綿竹工廠的主體廠房倒塌,附近其他工廠的財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第三,在經營方面,重災區(qū)附近的市場將發(fā)生很大變化,商店、餐廳等消費場所大量停業(yè),同時,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極度下滑。這使得雪花啤酒在四川地區(qū)的銷售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采訪之前,記者看到道瓊斯通訊社的一則消息,“受今年初中國雪災以及四川大地震的影響,華潤公司已經將2008年啤酒銷售增長目標從25%調低至15%.”對此,王群表示:整體銷售策略不會因為地震而變化。雪花受影響的實際上是重災區(qū),重災區(qū)由于交通和通訊中斷,恢復需要時間。在四川市場,雪花的策略沒有變化。
恢復生產是首要工作
近年來,華潤雪花憑借“并購+建廠”兩條腿走路的擴張戰(zhàn)略,在短期內擴大了生產規(guī)模和市場占有率,啤酒廠的數量一躍增至61家,與燕京、青島一起成為中國啤酒第一軍團的三駕馬車。
2001年10月,華潤雪花成功并購藍劍,打造了西南大本營;2004年里,并購錢江啤酒、合資安徽龍津、6.8億元東莞建廠,后又并購澳洲獅王啤酒,當年底又與浙江西泠啤酒合資,由此確立了華潤雪花在華中、華東的市場地位;2007年開始,華潤雪花將“南征北戰(zhàn)”的重點放到浙江、寧波、東北等地進行投資建廠。
華潤雪花的擴張速度有目共睹,那么,此次地震是否會影響它的并購步伐?
王群面露難色,沒有正面回答,只籠統地表示:“雪花每年都有收購和建新廠的計劃。目前的首要工作是:第一,受災職工的安置和轉移;第二,恢復生產,沒有受到影響的工廠直接恢復生產;受影響的工廠的受損設備還需要加固之后,再恢復生產;第三,盡快恢復重災區(qū)經銷商正常的銷售工作,雖然,有些經銷商暫時還聯系不上。”
至于受災嚴重的綿竹工廠,是在原址上重建還是辟址新建?王群表示,這需要同當地政府進行協商,具體時間表和重建計劃暫時無法確定。
華潤雪花的營銷攻勢
2006年華潤雪花啤酒的產銷量率先突破500萬千升,躍居全國第一。華潤雪花產銷量取得突破的背后是其強大的營銷攻勢,比如,“買一贈一”;買啤酒送色拉油;瓶蓋兌換等。這些促銷手段一度招致其他啤酒商的抗議。
2006年,重慶市工商局以華潤雪花啤酒經銷商涉嫌商業(yè)賄賂和不正當競爭為由,在全市范圍內對華潤雪花啤酒實施封存和扣留。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華潤雪花在重慶的遭遇與其競爭對手、當地最大的啤酒商重慶啤酒不無關系。自2002年5月華潤雪花啤酒進入重慶市場以來,雙方在重慶各大區(qū)域展開激烈競爭,甚至發(fā)生雙方銷售人員的肢體沖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