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6 13:29 來源:錢貞科
本論的理論基礎是矛盾論:矛盾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它有兩個特性,即同一性與斗爭性,同一性體現出矛盾雙方相互依賴,斗爭性則體現出相互排斥,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事物發(fā)展的內因,內因又對事物的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
1.經濟的矛盾模式化
、沤洕谐霈F的一些矛盾模式
①經濟運行中的矛盾模式
在現代經濟領域里,存在著兩種運行方式,它們相互依賴,缺一不可,這兩種運行方式即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是一種人為控制的經濟,主觀性強;而市場經濟是由價值規(guī)律控制,客觀性強。因此,這兩種經濟運行方式在本質上是相反的,矛盾的。這種模式——兩種相反的經濟運行方式存在于同一經濟體系中是符合自然矛盾律的,即矛盾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即對立又統一。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只不過是經濟運行方式的兩個面而已。
在資本社會早期,計劃只存在于一些公共的基礎設施里,因此,市場經濟在整個經濟中占絕對統治地位;到了社會主義早期,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地位發(fā)生了絕對性的變化,即計劃經濟占絕對地位,市場經濟在這里幾乎被消滅。但歷史已證明,這兩種極端模式的經濟運行方式都是行不通的,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重視計劃經濟在經濟中的作用,到現在,計劃經濟已能夠影響國家市場經濟的走向;我國在改革開放后也引入了市場經濟,打破了計劃經濟的一統局面。
這表明,任何一種極端模式的經濟運行方式都將被淘汰。同時事實證明,經濟運行模式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共存的模式,且是一種矛盾模式。
、谑袌鼋洕械拿苣J
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點便是企業(yè)間的相互競爭,而矛盾是競爭的根本原因。競爭的實質是斗爭,而斗爭只是矛盾所表現出來的一個特性,所以,競爭只是矛盾所產生的一種現象而已。
在市場上,多個同類企業(yè)的生產總能力大于購買者的總能力是產生企業(yè)間利益矛盾的直接原因,而這種利益矛盾又是企業(yè)間相互競爭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知,市場經濟的運行也是一種矛盾模式。
、垡恍┢髽I(yè)中的矛盾模式
這些企業(yè)主要以計件的形式生產,主要出現在毛織,手袋,玩具等行業(yè),計件生產實質是一種競爭生產。
競爭生產的根本原因同樣是矛盾——工人間的利益矛盾。例如,有一批10件毛衣的貨,由2名工人生產,在這兩名工人中,如果快的能生產6件,那么慢的則只能生產4件,那么快的工資就會高些,慢的則會低些,而且工資形式是一種翹翹板式的升降。這種機制必然導致工人間的激烈競爭。這是有利于生產的。
但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yè)都實行了競爭生產,而且?guī)缀跛衅髽I(yè)內部都沒有實施競爭管理。
⑵所有企業(yè)都應矛盾模式化
事實證明,競爭能大大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一般人認為,失業(yè)所帶來的壓力便是勞動者最好的動力源,其實不然,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失業(yè)率在百分之五左右,在一百人中,只有五人失業(yè),很顯然,這五人不會對其它九十五人造成很大的壓力。
實際上,失業(yè)率越低,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越低,反之則積極性越高。但失業(yè)率越高,必然會導致社會的不穩(wěn)定,兩種極端都是對社會發(fā)展不利的,因此,在失業(yè)率問題上,應選擇一個折中點。
我認為,矛盾模式(競爭生產)在企業(yè)中很難以展的主要原因是企業(yè)對工人的成績不好計量。對于這種不好統計成績的行業(yè)或企業(yè),可以把重點放在這樣的方向上——如工人的綜合表現等。
通過考評工人的綜合成績,實施硬性獎罰。
對于競爭管理,主要是實行一企兩派或多派的形式,即在一個企業(yè)內部,有兩個或多個獨立的管理派別,它們相互競爭,分期輪流管理。正在管理的一方叫執(zhí)管派,其它派別則叫在野派。在私營企業(yè)里,企業(yè)老板可以直接根據綜合成績,指定一方為執(zhí)管派,在國營企業(yè)里,執(zhí)管派應由工人選舉產生。(主要是為了避免政府內部的腐敗分子)
總之,企業(yè)的生產管理應是一種處處競爭的生產管理模式。
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下還應做出具體的對應措施。假設一般情況下,工人的工資為a,勞動生產率為m,將工人分成A和B,A的生產率為n,B的為l,如果n>l,則A的工資為a+x,B的為a-x,如果是n<l,則情況相反。
當然這樣做可能會使工人B寒心,特別是在盡了力的情況下,所以,還可做一些補嘗措施,如:
可把生產率分為幾個等級,如m-y,m,m+y等,凡是生產率大于m+y,則工人的工資都加b,如n>l>m+y,則A的工資為a+b+x,B的為a+b-x.
2.政治的矛盾模式化
在這里主要講的是政黨的矛盾模式化。
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實行了兩黨制或多黨制的執(zhí)政方式,特別是一些發(fā)達國家,如英,美,法,日等國家。這種執(zhí)政方式最大的好處是人民能夠更加充分地當家作主,她們有兩個或多個的選擇,能夠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黨派成為多數黨,同時,由于競爭,黨派之間必然互挖“墻角”,使貪污,受賂等腐敗現象很難在各黨內藏身。
不管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的競爭,矛盾都是它們的觸發(fā)點,國為誰能成為多數黨,誰便能實施自己的政治主見,相反則不能。
在資本主義世界里,它們的執(zhí)政黨(不管是兩黨還是多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是一種一質兩黨或多黨的形式,這種現象是符合矛盾論的,因為矛盾本身就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其實質就是一質兩面。多數黨一面,少數黨一面。因此,這種執(zhí)政方式是一種一質兩面的形式,是符合矛盾模式的。由上可知,資本主義世界的兩黨或多黨制,其實質都是一質專政,即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專政。
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實行了一黨專政,雖然實質是一質專政,但形式上并不符合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矛盾模式。一黨專專政至少有以下缺點:
、艃炔扛瘮‖F象嚴重。
、普呱弦追吨饔^主義錯誤。主要原因便是權力過于集中,如我國的文化大革命,前蘇聯的大清洗等,而且由于沒有一種牽制力量的存在,這種現象一旦發(fā)生,一般持續(xù)時間都很長,破壞性大。
由于以上等原因,及矛盾模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意義,我國也應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其原則應是一質兩黨或多黨,一質兩面。(并不是黨派越多越好,物極必反,如,黨派越多,意見越雜,則辦事效率越低。)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