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yw.193.cnc爆乳尤物未满,av色综合网站,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淺析會計信息的失真及對策

2007-02-01 11:30 來源:郭愛霞 劉永平

  摘  要:市場經濟承認企業(yè)是一個利益主體,也鼓勵企業(yè)以積極正常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獲取合法真實的利潤,完成企業(yè)的預期目標。但是,當前很多企業(yè)不是在生產經營管理上下功夫,向生產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而是向會計要效益。而會計的效益往往就出在財務上弄虛作假,掩蓋企業(yè)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上,從而導致以財務報告為載體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使社會公眾對整個會計行業(yè)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出現了信任危機。因此,如何重塑會計的誠信是比較緊迫的問題。

  關鍵詞: 會計信息 失真 對策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明確規(guī)定:“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tǒng)一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薄F浜诵木褪菚嬓畔⒄鎸嵧暾,唯有真實完整才有可能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決策有用,而決策的有用性也恰恰是會計生命所系。

  但會計現實卻恰恰相反,會計信息失真令人觸目驚心。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結果顯示,被抽查的159家企業(yè)中,資產不實147戶,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利潤不實157戶,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2001年度,國家審計署對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會計報表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審計質量抽查,在被抽查的32份審計報告中,有14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23份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涉及41名注冊會計師,造假金額達70多億元。因而,一個先后在國企、私企和股份公司工作過的資深會計,竟然找不到一家不做假賬的企業(yè),于是發(fā)出了“社會需要假賬”的感慨。由此可見,企業(yè)假賬黑幕驚心。

  調查結果顯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主要是“人為操作”造成的,一些企業(yè)領導直接授意會計人員造假。造假的方法多種多樣,表現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一)原始憑證失真。有些單位的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不規(guī)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憑證的方法進行“變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變成“合法”的收支。

  (二)原始憑證的要素填寫不全,使收支的資金渠道不能明確地劃分,混淆了成本和專項基金的界限。

 。ㄈ┴攧召~目管理混亂,在會計賬簿設置和會計科目的使用上,沒有嚴格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規(guī)定來設置,會計核算缺乏系統(tǒng)性,賬目混亂,賬證之間、賬賬之間、賬表之間、賬實之間嚴重不符。

 。ㄋ模⿻媹蟊硖摷伲唧w表現在撇開賬簿,人為調整報表數字,甚至編報兩套報表,一套自用,一套對外提供,導致報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業(yè)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ㄎ澹┦杖搿⒊杀、費用、資產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現是截留、轉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現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過人為方式調整損益,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費用失真的表現是該進專項資金的直接進了生產成本;資產不實主要表現為企業(yè)資產賬面價值不能反映企業(yè)各項資產的實際擁有數額,資產管理混亂,造成家底不清、賬實不符。

  需要說明的是,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誠信缺失不僅僅是一般企業(yè),更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如瓊民源、紅光實業(yè)、大慶聯(lián)誼、東方鍋爐等;不僅僅是國內企業(yè),更包括眾多的國外公司,例如安然、寶麗萊、伯利恒鋼鐵等知名企業(yè),其宣告破產均與會計嚴重造假有關。如此看來,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誠信缺失是個普遍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必然會造成嚴重后果。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如會計法規(guī)不健全、會計人員職業(yè)技能低下、懲罰過輕、打擊不力、客觀環(huán)境所迫、控制不全、監(jiān)督不力等。其主要原因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嬋藛T職業(yè)道德水平低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會計人員的金錢觀、物質觀發(fā)生了極大變化,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不斷蔓延,在職業(yè)道德教育基本沒有的情況下,其心理防線極其脆弱,必然會導致高高掛起的熟視無睹、你情我愿的被動參與、利令智昏的積極謀劃。其結果是喪失原則,喪失誠信,喪失了會計的立身之本。

  (二)企業(yè)(或領導者)利益所致

  1.借款動機。向銀行貸款時,需要評估企業(yè)的償債能力,考慮收益并確定貸款是否安全,而事實上,真正需要資金的恰恰是那些償債能力弱、無還款保證的企業(yè)。因此,銀行借款大多是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為了獲得銀行支持,有些企業(yè)不得不粉飾會計報告,表現虛假的繁榮。

  2.納稅動機。所得稅費用是以應稅所得(會計利潤+調整項目)為計稅依據來計算的,為了減少所得稅費用,眾多企業(yè)采取了隱瞞收入、虛列費用、該調整的項目不調整等手段降低應稅所得,從而達到少交所得稅的目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責任動機。很多國有企業(yè)為了完成任務或體現業(yè)績,在生產經營活動無法獲利、無法實現目標的情況下,求助于會計。會計則以與關聯(lián)方對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方式虛構收入;或單向開出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不惜假收入、真納稅;或少轉、不轉有關的成本、費用,故意混淆不同成本項目、費用之間的分類等手段虛構利潤,以完成或解除責任。除此之外,還有安全動機、確保職位動機、政治動機、股票發(fā)行和上市動機等。

  (三)內部控制制度不嚴

  企業(y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具體表現為:根本沒有內部控制制度,或者有但只是擺設,從不執(zhí)行;財務部門內部分工不清、權責不明;內部審計沒有發(fā)揮作用、監(jiān)督不力;無評價、無獎懲,不能激發(fā)積極性。

  三、重塑會計誠信

  誠信是會計的立身之本,只有以誠信為本,不做假賬,方能走出目前的困境,重獲社會公眾的信任。因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ㄒ唬┩晟品煞ㄒ(guī)建設,建立懲處機制

  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定時期法律環(huán)境的具體情況。首先,受法律制度的科學性制約。如果會計法規(guī)缺乏科學性,就會為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判斷帶來困難,從而影響會計法規(guī)的貫徹執(zhí)行,給不法分子鉆法律空子、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留有余地。其次,受會計法規(guī)的可操作性制約。會計法規(guī)中關于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標準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只有這樣,才便于執(zhí)法部門對虛假會計信息認定和管理。如果會計法規(guī)模棱兩可,操作性不強,其貫徹執(zhí)行就會大打折扣,虛假會計信息就會乘虛而入?稍谝韵聨讉方面進一步完善法規(guī)建設:不斷完善會計規(guī)范體系,減少規(guī)范性會計信息失真的空間;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加大造假成本;補充懲處條款;實行市場退出機制。

  (二)強化會計監(jiān)督體系

  會計監(jiān)督體系包括內部會計監(jiān)督體系、社會監(jiān)督體系、政府監(jiān)督體系三個層次。有效的企業(yè)內部監(jiān)督和外部監(jiān)督,可直接使契約各方受到約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從而防范不實會計信息的形成。具體工作包括以下幾項:建立健全各單位的內部會計監(jiān)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發(fā)揮基礎作用;完善政府監(jiān)督體系,加大對違法性失真行為的查處力度,強化剛性法律法規(guī)的“硬約束”;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充分發(fā)揮“經濟警察”的作用。

 。ㄈ┨岣邥嬋藛T的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質

  提高會計人員業(yè)務素質,使會計信息在質量上無技術性差錯。在全社會范圍內實施誠信工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通過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來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對全體會計從業(yè)人員進行誠信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建立一套會計職業(yè)道德評價系統(tǒng),結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實現監(jiān)督評價作用。良好的會計環(huán)境應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制度等,其中以企業(yè)會計制度最重要,明確會計人員只能做什么、怎樣做,重在調整職業(yè)行為;建立會計人員職業(yè)道德準則,明確會計人員應該做什么、怎樣做更好、重在調整內心的思想;單位領導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會計工作、施加影響使其背離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應帶頭保證會計工作的獨立性,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ㄋ模┳月墒歉

  自律即是會計人員用自己的道德觀念自我約束自己、自我控制自己的不良欲念,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財、權、色的誘惑下,堅持準則,對原則戒歪曲、對領導戒遷就、對親朋戒徇私、對威脅戒怯懦、對私利戒謀求。會計信息失真歸根到底是會計人員失職,重塑會計誠信歸根到底是重塑會計人員誠信,因此,會計人員應潔身自律,取之有道。

  綜上所述,普遍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使會計的誠信喪失殆盡,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構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重塑會計誠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陳漢文。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yè)道德 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

  [2]陳信元等。我國會計信息環(huán)境的初步分析[J].會計研究。

  [3]張新民。 企業(yè)財務報表分析[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4]王躍堂,孫錚,陳世敏。會計改革與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研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