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您知道嗎?個人所得稅改革之后,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及一次性補償收入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個稅法中全年一次性獎金不僅計稅方式與以往不同,還增加了時效條件,申報方式的選擇等,下面為您收集整理了一份個人所得稅熱點問答,一起來學習吧!
01、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范圍包括什么?
答: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第一條規(guī)定:“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jù)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yè)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雇員發(fā)放的一次性獎金。
上述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jù)考核情況兌現(xiàn)的年薪和績效工資?!?/p>
第五條規(guī)定:“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p>
02、員工提前解除了勞動關系獲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怎么計算繳納個稅?
答:根據(jù)《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yōu)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五條規(guī)定:“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fā)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shù)厣夏曷毠て骄べY3倍數(shù)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shù)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p>
03、員工辦理退休手續(xù)后又收到原單位發(fā)放的節(jié)日補助,是否應當計算繳納個稅?
答:需要計算繳納個稅。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離退休人員取得單位發(fā)放離退休工資以外獎金補貼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2008)723號)規(guī)定:“離退休人員除按規(guī)定領取離退休工資或養(yǎng)老金外,另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guī)定可以免稅的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離退休人員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應在減除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p>
04、全年一次性獎金可以選擇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計算納稅嗎?
答:可以。根據(jù)《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yōu)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一條規(guī)定:“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規(guī)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shù)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lián)Q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以下簡稱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p>
05、我是公司財務,12月發(fā)放全年一次性獎金時,是按兩筆進行發(fā)放的,在次月扣繳申報時,是否將12月份內兩筆發(fā)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合并在一起申報個人所得稅?
答:可以。全年一次性獎金在同一個月內分兩筆發(fā)放,應將兩筆發(fā)放的總金額作為全年一次性獎金在次月進行扣繳申報。必須注意的是,僅限同一個月份內分筆發(fā)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可以合并申報。另外,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優(yōu)惠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了解更多財會專業(yè)知識歡迎加入實務暢學卡,帶您學習財稅知識,還有財稅大咖在線答疑,解你所惑。獲取更多財稅資訊,請持續(xù)關注正保會計網校會計實務欄目,點擊進入>>
更多資訊:
企業(yè)所得稅 | 企業(yè)所得稅怎么交 | 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 | 企業(yè)所得稅申報流程 |
個人所得稅 |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 個人所得稅申報流程 |
稅務申報 | 納稅申報時間 | 稅務申報方法 | 稅務申報流程 |
匯算清繳 | 匯算清繳時間 |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 | 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 |
稅務籌劃 | 稅務籌劃方法 | 稅務籌劃步驟 | 稅務籌劃案例 |
更多 | 稅收政策 | 稅務稽查 | 發(fā)票實操 |
更多推薦:
Copyright © 2000 - www.sinad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